选矿厂《降低破碎产品粒度》和《钼精矿脱水工艺研究》两个技术创新项目是适应公司长远发展而提出来的,公司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排除一切困难全力推进这两个项目。在2017-2018年度新华钼矿停产期间,公司和选矿厂领导合理部署,攻坚克难,于2018年7月底成功完成这两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有全体项目参与人员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日夜夜里默默的探索与付出,更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感人故事。
李长龙总经理高度重视选矿厂的这两项技术创新项目,为尽快推进这两个项目,李总亲自带队进行实地考察。2018年6月,酷热难耐,李总带领考察小组成员马不停蹄,一直在路上奔波。在去某一金矿参观时,为了赶时间,只能临时租用电动三轮车前往,就是这样在7天的时间里辗转四千多公里。身体上的疲惫可想而知,但每到一个地方,李总都和考察小组成员一起深入生产现场。在济钢钢厂考察时,李总和大家一起进入烟尘弥漫的生产车间,出来时除了鼻子和眼睛露在外面,其他部分满是粉尘。考察中,李总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把所有的事尽可能想在前面,力争考察达到最佳效果。
《降低破碎产品粒度》和《钼精矿脱水工艺研究》这两项技术创新项目从立项到完成,选矿厂领导班子按照公司的部署,想尽一切办法推进项目实施。尤其是新华钼业停产放假期间,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技术改造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在改造方案确定后,厂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精心部署,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员,按部就班完成每一项改造任务,使设备改造有序推进,仅利用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设备改造。在设备改造过程中,他们和现场人员并肩作战。在设备试验和调试过程中,他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和厂家人员一道对设备进行调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早日应用到生产中。
在《钼精矿脱水工艺研究》项目设备改造期间,当时正值8月温度最高的月份,维修人员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他们把毛巾系在脖子上,汗流下来就擦一下,喝口水继续奋战。在拆除原来已接近报废的过滤、干燥设备和工作平台时,由于设备和平台上都带有钼精,焊工杨福远等人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污渍,在用焊枪切割的时候,随着温度的升高,刺鼻的气味熏得他们感觉异常难受,他们几个焊工只能轮流作业,停下来时赶紧去室外透透气,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完成拆卸任务。为了保证钼精矿尽可能回收,在拆除设备和平台前由专人对墙壁、地面的钼精矿先行回收。设备拆除后,用一周的时间把设备上所带的钼精矿都清理干净。拆除下来的砖块、水泥块、垃圾等含有钼精矿无法直接回收的,集中起来,等到6月13日选矿厂复产后,将收集的10余吨废渣全部加入球磨机,再磨再选后进行回收。
在《降低破碎产品粒度》项目落实改造期间,由于天气炎热,加上粉尘较大,作业环境十分恶劣,给维修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所有维修人员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为了赶工期,碎矿工段长邓连伟和碎矿维修人员连班加点,尤其在破除原来圆锥破碎机基础和浇筑新设备基础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工作了一整天后,回家休息一会儿,马上返回工作岗位继续配合基建施工人员完成工作任务。
在两项技术创新项目推进期间,公司安全部、生产部、机电部、基建等相关部门与选矿厂精诚合作,献计献策,为了使项目更好地落实,他们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提供了解决方案,有时为了某个问题大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当方案确定后,他们总是全力以赴地落实执行。不论在项目推进的哪个阶段,这些部门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协助,确保了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降低破碎产品粒度》和《钼精矿脱水工艺研究》这两项技术创新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两个项目的成功,是全体项目参与人员拼搏奋斗的结晶,这些只是他们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点滴小事,还有太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感人故事。相信新华钼业有这样一支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团队,一定能战无不胜,取得更大的成绩。(王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