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

2025-01-08 16:12:36 浏览量: 作者:xinhuamuye 来源:

古人曰: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这些流传了千百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与诚信相关的典故。

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起初就是通过徙木立信,为秦政府赢得了巨大的公信力,使变法得以顺利推行。而变法的成功,则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有信,使国兴。

有守信的也有不守信的。因不守信用而导致失败、死亡的历史典故,最著名莫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周幽王因失信而身死国灭。

同样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不承认自我说过的话。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言而无信。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仅有坐以待毙。

从以上典故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亦还是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世上。像美国之流,以撒谎、欺骗为荣,相信早晚被历史淘汰。

    从个人交往层面看,诚信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总是说话不算数,朋友和家人就会逐渐对他失去信任,最终只会是众叛亲离的结局。

从企业层面看,诚信更是至关重要。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则企业最终也难以长久经营。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何止千千万。大浪淘沙,最终能经营到今天的,唯有像华为公司一样,踏实经营,诚信无欺的企业。我们集团从96年成立到今天,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越来越好,我想这除了董事长的个人原因外,和集团的诚信经营也是密不可分的。细究下,集团能诚信经营,说到底也是董事长讲诚信的外化表现。因为如果当家人不诚信,他的企业怎么可能诚信?

金钱有价,信用无价。讲诚信无比重要,但讲诚信不能只在战术层面讲诚信,公司需要我讲诚信我装着讲诚信,而私下却是想着蝇营狗苟之事。讲信用需要发自内心,要从心里觉得为人、做事必须要讲诚信,不讲诚信会让别人戳脊梁骨。

信用是珍贵的,信用也是来之不易的,它需要一点点积攒。而信用的崩塌却只在一瞬间。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就如三星手机,在2016年以前曾是中国市场销量第一,2016Note7爆炸事件后,现在它的销量只被统计在“Other里面。所以说,信用需要我们用心呵护,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讲诚信。

大丈夫顶天立地,要想有立足于世,就要诚实有信。正所谓“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文/岑胜清)